不坏规矩,付诗一首 汉正街扁担工
五尺随身九陌通,他乡岁岁叹飘蓬。
担挑水陆肩成铁,绳系风霜背似弓。
夸父杖藜能竞日,愚公箕畚可移峰。
无端伤肉休伤骨,货有千重更万重。
汉正街位于江汉合流之处,为武汉著名的小商品集散之地。其间来自异乡的扁担工
为数甚多。他们衣衫简朴、步履蹒跚,负重于商厦之上、穿梭于货场之间,诚为汉
正街之殊观也。
人物简表
天涯社区:种桃道士、妙净
菊斋:
碰壁斋主、飘然、孟依依、秦月、雪妙子、十三郎、许灵儿、北阙
北大诗词论坛:猫之猫、恨比春深、青衫隐隐
光明顶:让眉
文言旧邦:嘘堂,微吟无板、张智深
出水莲:添雪斋
诗词网:独孤食肉兽、柏妖娆
留社:军持
百花潭:李子梨子栗子
百度古诗吧:红楼玉玲珑、糖山
第一回:橘中仙子天涯说橘仙
网络诗词初兴,千万人学旧体诗词,一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势如匡
庐百丈之瀑,钱塘八月之潮。
当时的菊斋、光明顶、文言旧邦诸苑,能发金玉之声,钟磬之韵。诚所
谓礼仪之邦,簪缨之地也。
简称北坛的北京大学诗词论坛也值得一提。
北坛很象一个风雨百年的图书馆。里面的蕴藏极厚实,但来者不可酗酒,
不可高歌,不可狂舞,只能读书。天真活泼的青年人一般不会到北坛,
迷路者例外。
网上后到的新手一般不敢贸然进入所谓高雅的诗词殿堂。
百度诸吧因此应运而生,所谓诗吧词吧诗词吧是也。
古诗吧的名字来得很有趣,吧主本想弄个故事吧,结果把字敲成了古诗
吧。干脆又讲故事,又写古诗。
当时有一个网名叫种桃道士的人物很有名。
种桃道士是网络诗词初期的拓荒者,尝于天涯社区的诗词苑讲授诗词音
律。且多收娥眉蝉鬓作弟子。
天涯之诗词苑颇有孟尝君之风,一时缁衣白袷谈笑于途,雅士俗客逢迎
于道。至于引车卖浆,抚琴击缶之声也就交汇于耳。
某日,有个网名叫橘中仙子的,发了一奇贴,引起不小的轰动。
橘中仙子在他的贴子里说,某日进橘园,亲眼见到从一个橘子中跳出白
须赤面两叟。
赤面叟说年年在橘中对弈,虽僻静,却蜷曲得难受。今年橘熟,要换个
地方下棋才好。
白须叟问去哪里为妙?
赤面说官员腹中肥水横流,在哪里下棋最好。
白须反对,官员多贪腐,腹中未必有多少智慧,在那里下棋,棋艺如何
能长进?
赤面接着问,商贾之属当有智慧,在商家的腹中去下棋可好?
白须又反对,今日之商家多存欺诈之心,去其腹中下棋只怕坏了棋德。
赤面遂不语。
白须接着高声说:当今有一类人,早晚苦其心智却不为钱财,具奇思异
想却无欺诈之心。我看只有去他们的腹中下棋最好了。
赤面笑着说:这样的人,今天恐怕就难找了。
白须说:所谓百无一用的旧体诗词爱好者,正是此类人也。
赤面却说:这样的人为何就自称是百无一用呢?
白须说: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本是清之黄景仁的诗句。
只因当今写旧体诗词,实属雕虫之技。居庙堂之高,不以此取仕;处江
湖之远,又不能凭此挣钱。故当今之旧体诗词爱好者只能以百无一用自
嘲也。
赤面乃大赞:诗之妙有益于棋艺,棋之变有益于诗思。百无一用正好不
为人所用也。只是世上只有人来选择橘子,哪有橘子去选择人的道理呢?
我两恐难进诗人之腹也。
白须笑而不答,良久又说,今年要早点动身。
这个贴子发出,意思虽奇诡,网友只当成娱乐,热闹了五六天也就沉下
去了。
一日橘中仙子又发帖,举出唐代文集《玄怪录》里的巴邛人这一篇。说
是巴邛之地古有橘园,一年霜后有两橘早落,剖桔可见白须赤面二叟对
弈于其中,谈笑自若。
网友仍视为荒诞,才过了一两日,贴子又沉下去了。
岁末,笔者尽搜网上的奇闻趣事,欲为网络诗人写传奇书之书,扬万世
之名。自然就想起了橘中仙子的奇帖,可惜苦搜三日,竟不可得。
笔者求助于有天涯顶贴机器的浩浩飞流。
浩浩飞流下潜万丈,坏鼠标一个,累得汗水飞流,仍不可得此贴。
笔者猛然想到此贴奇诡而不合科学常识,理当问问种桃道士是不是删了。
但此时的种桃道士已到北京通教寺访友去了。
奇怪的贴子打捞不到,又无法向种桃道士问个究竟,此事竟不了了之。
第二回:观音洞三脚猫风波
京城有才女名让眉,气质清澈温润。小荷尖角,已是初著诗名。
又名兰烬落,流苏小小。故诗坛前辈进京多唤她小小。
次年早春,小小游千灵山之观音洞,遇一白猫,记得曾相识于通教寺。
白猫此时仅剩三肢,行走不捷,其尘土足迹,错杂如梅花残瓣。
小小问于老僧。
老僧说此猫极善捕鼠,去年祥林法师到此讲学时从通教寺带来。不想此
猫近日遭恶客所害被砍去一脚。
小小抱起白猫,轻抚其毛,白猫乖顺如孩儿。
老僧说此猫被砍以后,见生人则惊惶躲避,不想今日任施主抚摸,并无
躲避之意。可见心有一念之善,天地间生灵皆可感知也。
小小恻然觉眼湿,欲取绢拭之,不想那猫在怀中安然睡去。小小恐惊醒
猫,也就一任泪水扑簌下来。
归来遂有《咏观音洞跛猫》之诗发于百度诸吧。
二月风来春草喑,绵绵青到北山林。
行无小径循梅爪,信有高檐庇院琴。
曾是傍松听法客,因存避世悯僧心。
跛行莫自伤形迹,底日人间无浅深。
当天百度贴吧就有和诗。笔者也有一首。
屈伸曾作虎姿看,谁令尘泥指爪残。
几处飞檐终是梦,频年听鼓可通禅。
佛生千手法轮转,卿剩三肢行路难。
闻道慈航能普渡,青灯何事照蹒跚?
过几日,网上发帖谴责恶客虐猫行为者甚众。
富有爱心者或带食品到此看猫。却只见四足之鼠而不见有三脚之猫。
有网友名五陵年少,工作于京西陶庐。此人亦懂文学,久慕小小才情,
常常守候于论坛,追踪于博客,只求赢得小小的几句回复。
他首先发贴怀疑小小是凭空编造,炒作自己。此贴一出,从者亦众。
数日后,有网友发帖并附照片说,小小所言真实可信。三脚猫怕再遭残
害已逃到永定河边。
五陵年少再发一贴,说跛猫行走不便,如何能逃往遥远的永定河?
事情居然就闹到了国外,惊动了一位叫微吟无板的网友。
他大量翻阅老北京的资料并进行分析之后,发贴说观音洞与永定河自古
有暗道相通。《长安客话》里曾有记载,说是明朝有人投犬于洞中,后
来犬从永定河边出。
此贴出,观音洞三脚猫之风波方告结束。
第三回:通教寺妙净说诗
同年春天,北京城出了一件趣事。
一夜之间,忽然冒出许多的美女,真个是南姬鱼贯,西子雁行。花光鬓
影直教路人眼花缭乱。原来是张艺谋的班子进京,要网罗京华佳丽。
小小却一连数日不敢出门,遂想起诗友孟依依。
孟依依居后海,虽是芙蓉颜面,也不关注这类可以一夜成名的机会,偏
干些在明白人看来真是百无一用的傻事情。只知道填词赋诗,吟花诵草,
自得其乐。
诗友十三郎遂开车送小小和依依去僻静的通教寺。
小小侃侃而谈仙剑游戏。
十三郎说,女子玩仙剑,诗中可添剑气箫声。近日见到网上某女子的一
首诗,竟有男儿味,想必也是个中高手哩。
万物入襟怀,四时从变化。
无家未足忧,可以家天下。
小小说,听说这首诗是许灵儿在德国写的。
车到了针线胡同的通教寺门前。
十三郎在车内休息。说是等小小和依依出来去吃西单的京酱肉丝,
小小愀然,说爷爷在世时,常亲手做京酱肉丝为我下饭,爷爷去世后,
再也没吃过任何人做的京酱肉丝了。前几天诗友聚会又见此菜,竟不
忍下箸。当时还写过一首诗呢。
盘中兼味似曾经,忆到伤神却箸停。
柜里不知秋渐至,瓷花犹向碗沿青。
小小和依依进了坐西朝东的山门。在五观堂西边的尼舍前,依依见到几
株桃树,虽已开放,也无人观赏,心中感叹,随口吟出一首桃花诗来。
名花莫羡玉栏杆,颜色几人看到残。
好去桥边临野水,宜同西子浣纱看。
忽听得身后一尼姑赞到:施主吟的好诗。
依依略感意外,回头见一尼姑已是泪水潸然。
依依忙说:我只是胡乱吟的,没想到让尼师伤心了。
尼姑法号妙净。小小介绍一番,依依和妙净就互相认识了。
妙净说:贫尼刚才也只是有所触动而已,施主的诗可是苦学所致?
依依回答:学诗只图一时之乐,还没刻苦学习哩。
妙净说:学诗也是快乐的事呢,施主肯定知道学诗三径了。
陆务观写诗,六十年来一万余首。不可谓不勤奋,但是有些诗读起来就
象是食粝饭藿羹。此是以岁月写诗者。
李长吉写诗,羲和敲日,玉轮轧露,造语奇隽,色彩浓丽。然而背锦囊
而觅奇句,骑蹇驴而行荒郊,焚膏继晷,呕心沥血,竟不得终其天年。
此是以心血写诗者。
依依问:怎样才能快乐的写诗呢?
妙净回答:贫尼看来,孟浩然骨貌淑清,风神散朗,追庞公于鹿门烟树,
访幽人于松径岩扉,其诗自然浑成却清旷冲澹,韵致流溢却意境清迥。
此是以灵性为诗者,我很想建议施主学你家的孟夫子哩。
妙净又将《苏曼殊诗集》和《两当集》送给依依。
三人都是诗词道中人,言谈甚洽。
中午妙净请二人在斋堂吃茯苓夹饼和馄饨侯。
妙净说,清人杨静亭曾有诗咏这个馄饨侯。
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
汤清润吻休嫌淡,咽后方知滋味长。
妙净执小小的手又说,初来通教寺,夜晚常闻饥鼠相扰,爬柱穿墙,敲
盆倒罐,不胜其烦。好在祥林法师送白猫至,鼠迹方绝。此猫亦我之所
宠也。后来祥林法师到千灵山讲学,就带到观音洞的禅房去了。不想此
猫遭恶客所害,竟生出许多的事端来。
小小轻叹一声,只说是一言难尽哩。
妙净将一面铜镜送给小小,说此物从潘家园淘得,似有点意思,留着或
者对写诗有益。依依和小小出山门,上了十三郎的车。
依依发现铜镜背面竟刻着苏曼殊的诗句,便说现在喜欢读苏青之文和苏
曼殊的诗。
小小说,只要依依舍得可爱的小布熊,便愿意拿铜镜交换。
依依好久没作声。
十三郎忽然提起一事,早上开车送客到香山,客若有所思,说近日在寻
常排挡,听得一句俗话,自觉有点意思,竟想不出可对之句。
依依忙问,那是怎样的一句话?
十三郎正要回答,三人却见一位身材魁伟的男子,大步走来。
依依和小小惊呼:是种桃道士。
第四回:李子登幽州黄金台
却说那日十三郎驾车送到香山的不是别人,正是眼下的网络名人,百花
潭版主李子梨子栗子是也。
李子实名叫曾少立,江西人,大学治水泥工程,读研毕,供职於某小公
司。行承包事,初小有收获,继而市场风云突变,终至囊空如洗,当年
漂泊京华,只能居租赁之屋。尝作词叹到:
一盏高灯是日光,河山添亮十平方。伐蚊驱鼠斗争忙。
大禹精神通厕水,小平理论有厨粮。长安仄屋不思乡。
李子自度非有商圣范蠡之才,遂弃理从文,苦学诗词。
又因久慕燕昭王之名。一日登幽州之黄金台。渐觉饥肠敲鼓,枵腹鸣雷。
他到一水果摊,购李子数枚,味涩;又购栗子数枚,味苦。
摸摸口袋,只剩一元钱了,暗想倘若我再购得一个酸梨,岂不要饿肚子?
水果摊主问,请问先生还想买点什么?
李子在原地徘徊十几个圈,才决定要学西楚霸王破釜沉舟,灭此朝食之
举。当下把心一横,牙一咬,脚一跺,大吼一声,把一个响当当的字从
空中砸到地面:梨!
李子终于得到一枚香甜之梨。乃大恸,三十余年诙谐的人竟作了陈子昂
之怆然一哭。想到苍天绝无弃我之心。男儿生天地间,岂可无鸿鹄之志
哉。当日步行回家,就用那“李子梨子栗子”作了网名。
李子自知弃理从文,属半路出家,眼看有碰壁斋主驱马在前,堪执牛耳,
又有猫之猫、风之歌、深南、胡兄、金鱼振翮于后,可谓凤雏。自己法
度森严不及军持,才力雄健不及嘘堂。若要在网络上弄出点动静,非出
奇险之招不能制胜。乃凭理科之识,揉哲学之思,搜里巷之言,自创一
新体,曰李子体。
是时网络诗词值滥觞之际,读者既畏正宗律绝之难,又厌黑板报、老干
体、打油诗之俗,迷茫不知所从,李子体既出,介乎雅俗之间。且言辞
犀利,又敢于针砭时弊,意趣幽默,风格奇诡,慢慢就赢得些读者。
李子心织笔耕了两三年,声名渐起。
近日,李子在一寻常排挡,听得一句七个字的俗话,蛋作花开皆白扯,
虽是口头之语,又好像含讽喻时事之意,为了作个对句。这几天搜索枯
肠,竟是如痴如迷一般。
第五回:巧对奇联
有一天,孟依依见好友秦月从菜场买肉出来。
秦月对依依说,这肉似乎注了水,不知怎么个做法?
依依随口回答,肉经水注待红烧。
话音刚落,忽闻身后有人连声赞叹:好句,好句。解我数日之忧啊。
二人回头看时,只见一位男子,方颐隆准,早已立于路旁。
原来这男子正是李子,听到依依随口说出的这句话,大赞。
他没想到,这位女士随口的一句与自己近日所得的上句对得很好。不但
是左右成镜反,上下似珠连。而且也有警喻之意。
上联:蛋作花开皆白扯
下联:肉经水注待红烧
李子向两人说了缘故。
大家互相通报了名姓,才知道都是网络上识得的人。便说了些诗词之类。
李子又出一上联,看似有几分傲气,其实只是想要试一试依依的才力。
唐人律应多,宋人律应少,南北聚群英,知多知少,料君有憾
依依思考片刻,有了不卑不亢的下联:
至圣名在先,亚圣名在后,古今尊两圣,论先论后,与子无关
此联之亚圣暗藏孟依依之姓,意谓春秋的曾子虽是曾少立的先辈,且比
孟子年长,却不能忝列圣人之位。
李子闻下联,心中叫好,想起了当年的王勃在滕王阁对故乡曾有“物华
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夸赞。
李子乃将故乡最值得自豪的滕王阁嵌进了上联:
春风早到滕王阁
依依略作思索,对出下联:
晓日高悬宰相家
李子索性请出本家大名鼎鼎的曾文正公,作了上联:
曾国藩官拜两江总督,伟绩丰功,当时吴楚山犹赤
依依此时如有神助,才思泉涌,立刻说到:
孟浩然诗播千载芬芳,清辞丽句,此日荆襄土尚香
依依此句,似太极之推手,以四两拨千钧,李子暗叫一个妙字。
李子沉思片刻,心想当年朱熹在故乡的庐山办白鹿洞书院,堪称家乡的
骄傲,何不将这白鹿洞嵌进上联里。
李子猛然又想到自己正在京华创办的香山书院,千头万绪的事还等着自
己去办呢,哪能耽误太久。
李子当下拱手告辞了依依和秦月,往香山去了。
第六回:绝胜崔郎只见花。
种桃道士当年在戏曲学院一直爱慕着一位酷爱诗词的教师桃华。
桃华貌美,素爱桃花,其乌发如云,尤其动人。
可惜当时的桃华已是名花有主。
种桃道士痴情依旧,大有非卿不娶之意。遂取了种桃道士的网名,且发
愤学诗,以求有唱和之机,爱虽未果但诗有所成。其后的诗作风韵渐佳。
桃华后染一怪病,历三月而美发渐无,终被其男友所弃。桃华悲愤交加,
去郊区的玉泉庵作了尼姑。
笔者当年游玉泉庵,曾见妙净尼姑,有诗一首,单咏此事。
清泉澄似镜,尼师独踟蹰。地僻香火渺,茅庵意何如?
忆昔珠玉唾,云鬓恍绿珠。临风炫光泽,情郎日夕趋。
誓言琴瑟久,海枯亦难渝。讵料前年病,青丝渐不余。
掩面毁菱镜,伤心弃桃梳。情郎恩爱绝,一别在斯须。
彼嗟春夜短,我怨长门居。终断红尘念,独避梵山隅。
黄卷窥般若,青灯礼曼殊。病久肠犹苦,花开影不孤。
君从江城至,何妨汲一壶。清泉出幽谷,污淖不如初。
种桃道士后来知道玉泉庵生活太苦,便通过朋友的关系将已受妙净法号
的桃华转到针线胡同的通教寺。
种桃道士还在妙净的尼舍前种下几株桃树。他每回进京便来此荷锄除草,
抱瓮浇花。妙净隔帘相看,常常独自唏嘘不已。
有钱塘诗友寒江子素爱听种桃道士的老生唱段,又感其真情,曾作诗一
首咏此事。
三月禅林已著沙,为谁种树到京华?
隔帘人面长相望,绝胜崔郎只见花。
却说这一日种桃道士到了通教寺,见了祥林法师,先捐了些破铜烂铝给
寺庙里铸制法器。又提了几包中药去看望妙净。
妙净说:今天的诗坛日新月异,新人辈出,可称后来居上哩。
种桃道士说:刘郎去后,桃花千树,我有时就想归隐了,留出时间把你
的病治好。
妙净问,你这次进京见到同仁堂的那济药师了么?
种桃道士说,见到了,听说是清庭御医的后代呢。他说你的病有望治好,
但非一朝一夕之功。
种桃把几包中药给妙净,说今天那济药师给了些柏枝、椒仁、半夏之类,
你每日将药加水煎沸,还要入蜜少许,再煎沸。用时取生姜汁少许,调
匀,擦无发处,每日早晚两次;还有乌金丸两盒,由那济药师参照宫廷
秘方制成,务要每日服用,切莫忘记啊。
妙净泪光闪动,无语。
第七回:养在深闺人未识之红楼
却说某年的春天,一向默默无闻的百度古诗吧居然有了大动静。
才女青衫的芳名突然悬诸百度首页,天下婵娟尽来古诗吧学她的七七体。
古诗吧一时环佩玉振,脂粉香飘,人满为患矣。
所谓七七体,即以七言绝句作组诗,一组凡七首。青衫以生花之笔,咏
田园林壑之雅趣、遣雨夕花朝之绮怀。每月少则三五组多则七八组,发
凤凰之声,掩鹦鹉之赋。真八叉七步之才也。
青衫发诗五六月之久,不复见于网络,时人莫知其去向。
又过月余,人们考青衫之才思韵味,始知青衫即百度古诗吧之首席大吧
主红楼玉玲珑是也。
红楼居岭南,最喜填菩萨蛮之词,故百度诗词曲吧首席大吧主雳火又昵
称之为小蛮。红楼深知词别是一家,故从不以作诗之法作词。最善用白
描手法,其构思多自辟途径,出奇制胜。其语言清丽流畅,典雅精致。
词中之情思则缱绻悱恻,真挚细腻,甚是感人。
红楼在古诗吧,虽是偏居一隅,鲜为外界所知,却深孚众望。挂帅至今
凡五年,见恶贴必删,是其勇也;遇佳作必赞,是其贤也;饱学之士,
愿效犬马之劳,是其仁也。纨绔之徒不敢无理取闹,是其智也。
五年来,不知道有多少吧友走出了百度古诗吧而显露头角。月色千顷领
了新浪诗坛的虎符,路人执了中华诗词之牛耳,青锋受了诗词网大理寺
的法槌,洛阳才子河洛书剑掌了桃花岛主之金印。红楼却不曾离开古诗
吧一步。
某年三五之夕,月明如镜。吧友尽回吧中看望红楼。
或曰,我等在外面也混得有些体面了,大吧主却委身于蓬牖茅椽之地,
我等着实于心不安啦。
红楼微哂而言,雅以俗为本,高以下为基。诗词之殿堂,其上有飞檐斗
拱,其中有画栋雕梁,其下哪能没有磐石之基呀。
众人听罢,莫不肃然而生敬意焉。
时有雅号深情王子的糖山,著黑貂之裘,驱夏利之车,进京求职,在网
上见了红楼的古诗吧,大声叫好,每日里便与红楼大吧主唱和往来,红
楼赏识其才华,旋聘糖山坐了第二把交椅。糖山受命,宵衣旰食,任劳
任怨。却没花气力去钻营求职之事。怎奈京师物价居高不下,才一月,
他便卖了黑貂之裘,两月,又卖了夏利之车,到了第四五月,便只能去
燕郊居绳床瓦屋了。后来的糖山阮囊羞涩,行止两难,形容日见憔悴。
他万般无奈,只好挥泪告别了红楼和古诗吧,回故乡去了。
糖山是古诗吧任期最短的一位吧主,在位仅两百八十七天耳。
红楼大吧天天面对韵海辞山,决疑指谬,自然是十分的辛苦。但古诗吧
有两位吧友,却令她平添许多的乐趣。
他们就是闻名燕赵的痴园诗话与王大歌。
痴园诗话是河北人,学识渊博,性格诙谐,爱郭氏相声,尝以笑星自许。
人评其诗如东坡之书法,看似宽肥松散,实有风韵存焉。
一日王大歌发帖对吧友说,痴园在河北通衢仗义直言,被城管围殴至伤。
吧友闻讯,纷纷发帖谴责城管暴力执法,惟大吧主红楼无动于衷。
吧内元老路人出班奏曰,闻王大歌所言,河北义士悲愤莫名。今大吧主
谈笑如常,实令老臣寒心也。
红楼微笑,反问一句,你可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么?
路人闻言恍然。
某日,痴园诗话收到王大歌发来的紧急消息,痴园诗话读罢,只觉一字
一句,真有山崩雷动之威。
其消息称:今夜将有三十八骑铁甲兵要袭击添雪轩的贴吧。
第八回:添雪轩迎战铁甲兵
添雪轩也是岭南人,其诗冰凉妩媚,精致玲珑。雅韵清芬真有沁心之妙,
幽光幻影足具夺目之奇。
或曰:其轩以添雪为名,其诗以冷玉为魄,其人当有凛乎不可犯之概。
其实不然,添雪轩尝于百度辟添雪轩之吧,但有网友慕名而来,呈诗求
教,添雪轩必细心指点,且从不曲词谬赞。
一日,忽有人自称开心掌门人,闯入吧内,声称添雪轩之诗有几处拗救
不合古之法度。
开心掌门人可谓百度之名人也,好作绝句。曾耗时一年,苦学韵律。其
时已建哈哈宫之吧授徒,专讲平仄音律。
添雪轩不厌其烦,一连与开心掌门人讨论了三日。
第四日,开心掌门人盛气而嗔,说要注册三十八个马甲踏平添雪轩的贴
吧。
却说痴园诗话闻此讯,大骇。心想吧内多悬添雪轩之诗词,掌门人注册
三十八个马甲,必然意在刷屏,此诚煮鹤焚琴之举也。
王大歌说:痴园小弟放心,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我已连夜联络了
十几条好汉,先行注册,作了百度的会员,今夜要轮番上阵,瞪大了眼,
坚守添雪轩之吧,不许开心掌门人刷屏成功。
当夜众人在网上遥相联络,王大歌坐镇于大名府,一边喝酒,一边看屏,
不敢稍有懈怠。
开心掌门人以一年之功,初识音律,便开坛授徒于哈哈之宫,兴师问罪
于添雪轩之吧,实不异以蠡测欲知大海,凭尺砖而识长城也。但以今日
之见观之,开心掌门人看似行可笑之事,也不失为可爱之人也。
笔者以为,苟有一孔之见,一技之长,一念之善,一字之得则未必不是
有功于网络诗词,亦不可轻易否定也。
一年后,笔者曾游哈哈宫,平水韵表尚在,音律概述犹存。只是弟子尽
散矣。荒径空台,满目凄凉,念及开心掌门人在网络上讲授音律之劳苦,
笔者乃题诗一首。
三径荒凉断客游,为寻题咏独登楼。
蜘蛛渐补墙沿缺,燕子还衔梁上愁。
论律无偏思铁面,见砖则喜忆铜头。
问童今日师安在?云满苍山鹤影浮。
却说次日传出消息,开心掌门人昨夜丢了密码本,三十八骑铁甲兵俱不
能上阵厮杀。众人便要一齐去踏平哈哈宫之吧。添雪轩力阻方罢。
当晚添雪轩接到通知:速来京参加诗词座谈会。
她随便发个消息问嘘堂:和尚准备好了么?早春的京城可有点冷。
三日后的京城,忽有悬念叠起,疑虑丛生,哀歌佳话竟然会穿越时空连
番而至。
第九回:嘘堂枵腹背唐诗
嘘堂是文言旧邦之首席大版主。
其名取嘘物成灵之意,在佛言普渡,在儒言治平,嘘堂者,嘘枯吹生也。
早年尝出家天龙寺为僧。后来到清华讲《诗与禅学》当得益于此时。
嘘堂约五、六岁便受父母之逼,苦背唐诗。
一日背《长恨歌》自旦至暮,那杨贵妃就是不肯死,真是苦不堪言。总
算背到“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嘘堂心里想的却是“饭
也没吃无奈何,孩儿马上要饿死”。
一直背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嘘堂方如释重负,泪
水夺眶而出。母亲揽嘘堂于怀,亦泪下。
嘘堂由此深知学习当用诱导之法,以兴趣为媒,倘视学习为苦役,则学
业难成也。
一日,嘘堂携儿子购书,儿子问当购何书?嘘堂说,感兴趣即可。
儿子俄顷捧书出,问嘘堂,天下什么海最大?嘘堂挠首不能答。
是夜儿子眠,嘘堂灯下取其书细看,方知天下最大之海即苦海也。
有网友读嘘堂之《苏鲁支》,亦如坠苦海焉,竟不知其所云。其诗曰:
孤坛,械围。独立,舞肢。
阿兹达,额灰。苏鲁支,相持。
既祷,风微。涂油,举火,焰驰。
人炬,膏肥,吱吱,滋滋。
神乃降,远望。田园有炊牆有茨。
其实缀意象之残片作诗,辞断而意连,与希区柯克所擅蒙太奇之技,辛
克莱所说的意识流之法,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李贺作《苏小小墓》,亦
辞断而意连之构也。
嘘堂是合肥人,实名姓段,按道理可尊称为段合肥,分享大名鼎鼎的段
祺瑞如雷贯耳之威。但嘘堂却不屑于此,因为他的祖父本来就是闻其名
如雷贯耳的大英雄。
嘘堂的祖父戎马一生,从井冈山到海南岛,可谓功勋卓著。嘘堂因此也
好研究军旅征战之理。他深知,今日旧体之诗诚如孤军受困,当兵分多
路以求存,倘有一路破重围而出,便是诗之幸也。
于是嘘堂标现代性之旨,作实验之体。他认为,臧棣所言的现代性问题,
极富建设性。在他看来现代性即优先原则。新诗成立与否,当在于现代
性的有无。无现代性的类古典意境的复制品正是诗歌之敌。无非是李青
莲草诏,纵唬退蛮人,又抵得甚事。
第十回:可竹居碰壁巧测字
兔年早春,诗词座谈会在京西的陶庐举行。
门卫把守尚严,无举办方请柬者大抵不易进来。
许灵儿初学诗词,当然没获请柬。但她是碰壁斋主的网上弟子,借归国
省亲之机,间道赴京师求见碰壁老师,实属不易。
会议的赞助者钱老总闻讯,说了个请字,许灵儿千恩万谢的进来。
钱老总是真正有悲悯情怀的文化热心人,只要是与文化有关之事,诸如
兴办学校,抢救文物,奖励诗词创作之类,他都要解囊相助。甚至有文
化名人,惹了官司,他也会重金聘请律师,求取证据,据理力争。
钱老总说得很明白,座谈会不是什么体制内的运作,具体也没什么好谈
的,只是本人雅爱文学,今天略备薄酒,让大家聚一聚,互相认识一下,
交流一下感情。
各地赴会的诗坛高手名流不少,分成好几个单独的房间。
小小喜欢眼前这个叫可竹居的单间。
她第一眼看到的是碰壁斋主,手拿一本《陶渊明诗集》,在角落里静静
的读,他似乎更清瘦了。
碰壁斋主,名卢青山,岳阳人。古风一格,狂飙突起,元气淋漓,沛然
莫之能御。其《荷塘集》出,读之者迭声叫好;至《死亡集》出,睹之
者泫然垂涕;至《退万集》出,众皆瞠目不能语。碰壁之诗,卓然当代,
讵非领袖风骚者欤?
小小问:碰叔觉得陶公是个很潇洒很闲适的诗人吗?
碰壁说:陶公一生饱受飘荡无归之感的捉弄,旁人觉得他活得很潇洒很
闲适,其实他所有的诗文都在对付这种飘荡感。
苏东坡也是一生饱受飘荡无归之感的捉弄,他从陶公诗文里看到此人之
病,竟与自己的病相同,就找到了莫名的慰藉。苏东坡就喜欢上了陶诗。
我也是一生饱受飘荡无归之感的捉弄,见苏东坡从陶公的诗文里找到了
莫名的慰藉。所以也喜欢上了陶诗,如此而已。
小小又问:陶公诗里的鸟,为什么每一只都说是归鸟呢?
碰壁说:他年年都漂泊在异乡,所以就象候鸟一样老是想着回家嘛。如
果象你在父母的身边,还有我们这些诗坛的大叔常来看你,哪会吵着要
当归鸟呢?
小小却说:在外面吵着要作归鸟,也比在家做一头呆鹅要好哩。
许灵儿进来了,很瘦弱的样子。
她呈上近两年来所作的诗,竟是厚厚的一摞。
碰壁叹口气,你的心思耗都在这里了,待我细细看来。
许灵儿却要碰壁斋主先测个真字。
碰壁说,我哪里就会测字呢?
许灵儿说,我第一次在QQ求你测一个真字,要你测我是男是女,你说真
字内有三,下有八,既言三八,你当是女子。才半年前的事,你怎么就
全忘记了?
碰壁说,那好象是闹着玩的吧。
许灵儿说,那次测真字,只是关乎性别,这次测真字,是关乎性命啊。
碰壁不解:何出此言?
许灵儿说:我近日在慕尼黑求一华人测字大师测过这个字,大师说,真
字不好,是个丈夫的夫字被三个口字拦腰砍成两截。将来如果结婚,添
一子而成三口,则老公命危矣。
小小不忍心让许灵儿难过,心里就祈祷碰壁有办法安慰许灵儿。
碰壁慨然而言:此大师所说荒谬至极,真字实是大好之字。真字中间有
目,下面有大,诚所谓目光远大者是也。真字下头有大,上头有十,乃
天字出头,一飞冲天之意也。大吉大利,妙不可言啊。
许灵儿狂喜,泪光闪动,哽咽不能语。
过了片刻,她又问:今年还留在德国好吗?
碰壁说:苏东坡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内可赏其
好风光,在外可识其真面目。既是测一个真字,求真当取苏东坡之意。
在外更好。
许灵儿万般感激碰壁,眼泪未干,脸上就有了笑容。她说:老师啊,此
前我是连死的心都有过的呀。
碰壁嘘一口气,以手拭额,发现尽是汗水。
笔者后来写网络诗人的秘史,曾搜得许灵儿的《感谢测真字》诗,姑且
附在这里。
世事本无测,惟君解得真。忽从一字理,看到百年身。
今古同风月,浮沉变水云。微躯寄天地,俱是往来尘。
第十一回:清谈病维摩之荀四夔
北阙也进了可竹居。
他是西安人,名荀四夔,旅居德国,此人博闻强识,学贯中西。言谈风
趣,思维深邃,颇有书卷气。他的一首病字诗极有名,全诗凡六十七字,
竟用了二十三个带病字旁的字,足见其学识之富。
菊斋有学者雪妙子,又名傻子比亚,网友或雅称为亚子。尝与北阙互斗
禅林机锋。当是时也,万人空巷,观者如山。两位大师怀揣锦绣,口吐
莲花,引证广博,寄寓精微,却无一点迹象可寻。只说得牛羊忘哺,鸥
鹭不飞,渔翁罢钓,织女停梭,滔滔不绝凡三日,竟是难分伯仲。自此